网上科普有关“腰椎突出术后下肢瘫痪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腰椎突出术后下肢瘫痪医疗事故怎样处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核心提示:
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当今中国主要矛盾之一。虽然人们为缓解医患矛盾进行了各种努力 ,但医患关系并未按照人们的努力和期望方向发展。不仅在我国,即使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近些年来的医疗纠纷也是呈日益增长的势头 。本期 ,江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主任蒋士浩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点评,让医患双方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医疗事故,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医患矛盾 ,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案例1]不该切除的阑尾
案情:某女,21岁。因“停经38周”,下腹坠胀4小时余”入住某卫生院 。因胎位异常为臀位,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术中加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2日起,病人持续发热,术后第11天 ,病情无好转,转某市级医院,确诊为结肠子宫阴道瘘。术后14天在全麻下行阑尾残端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 、部分肠切除术、子宫瘘修补术 。术后18天好转出院。半年后因“腹痛6小时 ”入住某市级医院 ,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最终鉴定:医方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同时行阑尾切除术,未得到家属同意签字,违反了医疗常规;且手术粗糙 ,阑尾残端未能处理好,术后造成盆腔感染、肠粘连 、结肠子宫 阴道瘘而导致须二次行阑尾残端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部分回肠切除术及子宫瘘修补术 ,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上述后果和医方的医疗操作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负全部责任 。
点评:医生治疗病人,首先该病人得有疾病的存在。如果病人没有病,去给病人施行手术 ,切除了某一个好像没用的器官,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种事情居然就发生了。 详细阅读整份病历 ,均没有记载病人曾有过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及诊断,这个手术做得一点理由也没有 。手术审批单形同虚设,就是家属要求切除阑尾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医方也不应该同意,而且手术是由具有助产士资格的人员作为术者 ,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医方存在着明显的过失行为。术后出现下腹感染,逐渐形成腹腔脓肿 、结肠子宫瘘、肠粘连 ,是医方施行阑尾切除术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术后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造成结肠部分切除的后果。一次毫无道理的手术,带来的沉痛教训 ,值得深思 。
[案例2]病情加重并非医方责任
案情:某男,56岁。因“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2月余”住入某医院神经外科。诊断: 颈椎病;颈2-3、4-5 、5-6椎间盘突出;胸12-腰1椎间盘突出;腰1-2椎间盘突出 。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切开、减压、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病理诊断:(颈3-4椎体)髓核组织变性。术后两周出院 。出院后患者诉病情未见缓解,且症状加重 ,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行高压氧等治疗,症状稍有改善但不明显。
最终鉴定:医方诊断正确,有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正确,术后处理符合医疗原则。患者术后症状加重,四肢部分功能障碍系原发疾病脊髓变性所致 。与医方手术无因果关系。 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
点评:分析本案 ,应该说医方的检查是比较全面的,诊断是准确的,由于手术指征明确 ,医方所选择的颈前路减压、植骨及内固定的手术方案是符合常规规范要求的,这一手术方案是国内外目前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方法,手术过程无违规及失误,并未对颈髓造成直接损伤 。因此 ,认为医方的诊疗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的理由不能成立。分析该病人手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颈髓长期遭受突出的颈椎间盘的压迫,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这种损伤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数月之后病人即可能出现瘫痪,对于这种损伤 ,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希望对颈髓解除压迫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得到改善,病情的发展 能够得到延缓或停止。由于受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术前还不能准确判断脊髓受损的程度,因此手术效果如何在术前也是无法准确判断的,所以就出现有的病人术后效果很满意 ,而有的病人术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比术前更差 。
本案中医患双方术前交流不够,特别是医方对病人术前的疾病状况及手术目的 、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病人解释不够,致使病人对手术效果期望值过高 ,而对手术风险的心理准备不足。
[案例3]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
案情:某男,40岁,因“腰痛伴右下肢痛麻5年 ,加重9天 ”收住某乡镇医院。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入院后次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两周后出院。两个月后因“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右侧腰腿痛2月余”住入某市级医院。予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 。三个月后行MRI检查报告示:腰椎骨质轻度增生 ,腰4-5 、腰5-骶1椎间盘信号减低,腰5-骶1椎间盘术后,右侧椎板部分缺如 ,其间盘右后缘可见局限影,对硬膜囊有压迫,脊髓及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四个月后住入某市中心医院 ,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髓核摘除+椎管探查术,术后予抗炎治疗。
最终鉴定:1 、医方在诊治过程中,诊断正确,有手术适应症 ,行腰5骶1髓核摘除方法正确,但同时行腰4-5椎间盘膨隆髓核摘除指征掌握不严。2、医方属一级医疗机构,行腰 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属超范围行医 。3、医方对患者手术中取出的标本未作病理检查。4 、目前患者右足功能障碍与医方医疗行为有一定因果关系。定为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 。
点评:在本案例中,医方诊断是明确的 ,腰5-骶1椎间盘突出明显,有手术指征,术中 行腰5-骶1椎间盘髓核摘除无可非议 ,但腰4-5椎间盘仅为轻度膨隆,无手术必要,医方亦 行髓核摘除属指征掌握不严。医方为乡镇医院 ,属一级医疗机构,根据《江苏省医院手术 分级管理规定(暂行)》规定,一级医院是不应该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的,该院 的行为属超范围行医 ,存在违规行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在脊髓和神经根周围开展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稍有不慎 ,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虽然目前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已相当普及,但作为乡镇一级医院 ,其技术水平及设备条 件尚不具备开展此类手术的能力 。由于目前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乡镇医院生存困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能为此而忽视病人的医疗安全 ,盲目冒险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目前 乡镇医院因超范围行医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乡镇医院领导及医 务人员必要的重视。
这些摘自中律网 ,建议上去看看 。可以在线咨询,很详细。
1.2006年3月,王某因药流后流血不止被送至某镇卫生院抢救。因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值班医生立即开了“409代血浆”进行输液抢救 ,并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急救 。但在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输液时家属发现患者面色苍白,针头插入处已经青紫,左手臂肿胀 ,液体停止滴注。经医生检查发现输的是消毒液“来苏尔 ”,并不是“409代血浆”。后经调查,该卫生院值班护士没有按操作程序规范拿药、用药 ,私自跑进药房取药,误将“来苏尔”当“409代血浆”拿走(来苏尔 ”与“409代血浆”混放在一起,颜色都为棕褐色 ,且都为500ML瓶装),而卫生院也没有按规定存放消毒液,药房里除了摆放药品外 ,“来苏尔”等消毒液摆放在药柜的最上层。请问:
(1)该事件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为什么?
(2)如果医患双方就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可以有哪几条处理解决的途径?
(3)你觉得该卫生院及其医护人员该如何有效防范此类事件发生?
关于“腰椎突出术后下肢瘫痪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从易]投稿,不代表大班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paoer.com/cshi/202502-1606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大班号的签约作者“从易”!
希望本篇文章《腰椎突出术后下肢瘫痪医疗事故怎样处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大班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腰椎突出术后下肢瘫痪医疗事故怎样处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腰椎突出术后下肢瘫痪医疗事故怎样处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